首頁 > 正文

40件獲獎的重大主題報道,有哪些不同尋常的招數(shù) | 評委有話說

2023-03-23 21:12 | 來源: 中國記協(xié)網(wǎng)
【字號: 打印  
Video PlayerClose

  第32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公布,40件“重大主題”作品獲獎。這些作品中,既有高屋建瓴的宏大敘事,又有見人見物的故事細節(jié);既有嚴謹深入的理性思考,又有感人至深的細膩表達,體現(xiàn)了全國新聞戰(zhàn)線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為指導,在錘煉腳力、眼力、腦力、筆力中,記錄偉大時代,講好中國故事,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孜孜探索和成功實踐。

  深挖特色優(yōu)勢 讓“舊聞”煥發(fā)新生機

  在時空坐標中,總有一些重要節(jié)點、重大事件格外引人注目。以時間節(jié)點為例,每年都會有特殊意義的重大主題。如,2021年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。百年黨史報道,是各地媒體的報道重頭戲,也是2021年度新聞記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  然而,黨史,通常有“舊聞”的意味,如果就黨史寫黨史,直接將“舊聞”作為報道內容,很容易因為時間的距離讓受眾產(chǎn)生心理的距離,導致關注度不高。因此,要確保黨史傳播真正入腦入心,進而在“重磅主題”的新聞中勝出,就必須全力以赴,拿出不同尋常的招數(shù)。

  本屆獲獎重大主題作品中,聚焦百年黨史的有10多篇,但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有新華日報社推出的《號角催征——解碼〈新華日報〉老報紙里的百年初心》,該組作品用獨家報史講黨史,具有獨特性、唯一性和創(chuàng)新性。

  創(chuàng)刊于1938年的《新華日報》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一張面向全國公開發(fā)行的政治機關報。該組報道的主創(chuàng)團隊,從獨家報史與黨史上重要事件、重要人物的交匯點入手,解讀歷史,關聯(lián)當下,以新聞手法激活黨史資源,解碼黨的百年初心,實證偉大的建黨精神。這些新鮮的素材、珍貴的畫面、獨到的解讀以及融媒體的表現(xiàn)形式,讓受眾對先輩們?yōu)楦锩覠o私、勇于犧牲的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,也從而實現(xiàn)了從“昨天的新聞”到“今天的歷史”再到“今天的新聞”的連續(xù)跨越。

  正因為如此,對這一組系列報道,廣大讀者并沒因為有“歷史”而產(chǎn)生“舊聞”的感覺,反而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好評,全網(wǎng)總點擊量近千萬。

  啟示一:在重大主題的同題競爭中,誰能用“人無我有”的新聞資源,透視全局、觸摸時代脈搏,誰就能出奇制勝、脫穎而出。

  啟示二:歷史舊聞,它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,如果將新聞理解成一個系列產(chǎn)品,那么,歷史新聞無疑就是新聞的迭代。在傳統(tǒng)媒體轉型的今天,利用“舊聞新報”打造“新聞爆款”是一個新思路。

  堅持講好故事 用小切口展示大格局

  “文者,貫道之器也”。這里的文,對新聞輿論工作者來說,體現(xiàn)的既是謀篇布局的能力、平衡把握的水平、采編呈現(xiàn)的功力,更是講故事的技巧和方法。

  從本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來看,人民日報社推出的《出卷·答卷·閱卷——時代之問,總書記這樣回答》系列融媒體報道,在講故事方面較為出彩。仔細品讀后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“時代之問”系列多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故事作為切入點,在行文中穿插各種小花絮、小細節(jié),不僅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,還加深了受眾跟領袖的親近感。

  如《“我們這么大一個政黨,靠什么來管好自己的隊伍?”》,開篇就報菜名:紅燒雞塊、阜平燉菜、五花肉炒蒜苔、拍蒜茼蒿……從習近平總書記外出考察調研時的一份工作餐菜單,巧妙引出全面從嚴治黨的話題;《“如果領導干部都不遵守法律,怎么叫群眾遵守法律?”》,回顧習近平總書記任職地方時講法治的一段往事,從中可以看到總書記一以貫之的法治思維;《“什么叫人民至上?這么多人圍著一個病人轉,這真正體現(xiàn)了不惜一切代價。”》,開篇寫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三天之內兩次提及的動人故事,讓讀者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的深情……這一個個小故事,無不細節(jié)拉滿、引人入勝,很好地起到了以小見大、畫龍點睛的效果,使習近平總書記親民愛民的領袖形象更為豐滿具體。

  啟示一:“講好故事”,是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的時代要求,是重大主題報道創(chuàng)新的題中應有之義,也是重大主題報道創(chuàng)新的突破點之一。充分發(fā)揮用講故事激發(fā)閱讀興趣的魅力,充分使用接地氣的群眾語言增強文章的鮮活生動之感,能夠讓“高大上”重大主題報道,突破以往多是面孔嚴肅、以我為主、說教味濃的窠臼,變得更有接近性。

  啟示二:在當下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環(huán)境中,情感被置于與信息同等重要的位置。一篇重大主題報道要叫得響、立得住、傳得開,除了立意有高度、內容有厚度之外,還要能夠滿足讀者和用戶的情感需求,這也是創(chuàng)新重大主題報道、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著力點之一。

  貼近受眾心理 讓硬新聞實現(xiàn)軟著陸

  當下,新媒體的崛起,改變了廣大受眾的信息接受習慣,也讓受眾地位日益凸顯,倒逼新聞生產(chǎn)的轉型,特別是傳統(tǒng)“硬新聞”在新媒體上的呈現(xiàn)方式必須及時作出改變。

  采編人員如何在遵守新聞傳播規(guī)律的同時,及時跟上時代發(fā)展的腳步,實現(xiàn)硬新聞的“嶄新呈現(xiàn)”?本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,北京日報社推出的《一圖讀懂疫情防控》具有范本意義。疫情發(fā)生以來,北京日報社鼓勵一線采編人員轉變思維、創(chuàng)新表達,運用好互聯(lián)網(wǎng)思維進行內容生產(chǎn)。從《北京日報》客戶端來看,2021年以來,產(chǎn)出了不少爆款文章。其中,精心制作的《一圖讀懂疫情防控》,通過一目了然、清晰易懂的圖解,將繁雜的防疫知識簡單化、要點化,讓人眼前一亮,看完秒懂,讓硬核內容很好地實現(xiàn)了“軟著陸”,不僅收獲了10萬+的閱讀量,更贏得了評委們的高度肯定和認可。傳播效果和社會反響,歷來都是評選好新聞的重要標準之一。以此而論,這件作品不愧為新聞中的精品。

  啟示一:新媒體時代,海量信息撲面而來。在新聞選擇上,受眾除了更愿意接受有趣有料的新聞,也更愿意接受簡潔的新聞,這更契合現(xiàn)代人快節(jié)奏的生活方式。但簡潔并不意味著匱乏,而是更快、更準確地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。

  啟示二:新聞的“新”,不僅指事件新、成就新、經(jīng)驗新,也應包括呈現(xiàn)方式新?!皠h繁就簡三秋樹,領異標新二月花”。在同類題材的起跑線上,誰能在呈現(xiàn)方式上別出心裁、匠心獨運,誰就有望成為勝利者。

  在凝心聚力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,重大主題新聞報道正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意義。抓好重大主題報道,是黨媒的職責所在,也是檢驗黨媒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標準。在媒體融合發(fā)展大潮中,媒體要想在重大主題報道上推陳出新,就必須與時俱進,深度挖掘和整合資源優(yōu)勢,多打造融媒體時代的“刷屏之作”,以更強的傳播力、引導力、影響力、公信力,讓主旋律更響亮、正能量更強勁。(作者系第32屆中國新聞獎、第17屆長江韜奮獎評委,江西日報社副總編輯王少君)

  本期編輯:呂彩虹 陳果靜 張君

  本文版權歸中國記協(xié)所有,轉發(fā)請注明來源為“中國記協(xié)”微信公眾號。

責任編輯: 陳燕
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05137